朝阳:退耕还林结硕果 农民走上致富路
媒体:《朝阳日报》 作者:王甲卓
专业号:
2022/6/15 9:12: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的新时代气象万千,激荡着每一个梦想,三燕大地上,一个个“小我”正在用勤劳、用智慧、用奋斗书写着我们的新时代。即日起,本报开设“我们的新时代”专栏,记者深入全市各地城市乡村、厂矿社区、科研院所等基层一线,走近一个个“小我”,聆听他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追梦筑梦的精彩故事。 本报讯 (记者 王甲卓)72岁的老党员北青国住在北票市大三家镇庙下村,每天,他都要到村里的枣园走一走。老人笑着说:“在我眼里,这2000多亩枣园,种的不是枣树,而是乡亲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退耕还林让我们走上发展林果产业的道路,我们享受到了生态文明的红利,切身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北青国早年曾担任庙下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说:“2003年庙下村开始退耕还林,根据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我们决定种植枣树。但由于大枣的品种比较普通,卖不上价钱,村民们的收入就不高,大家都很着急。”“急”则思变,庙下村转变思路,在北票林业部门的建议下,决定将品种改为金丝王大枣。北青国回忆:“当时很多村民有顾虑,担心品种改种不成功会有损失,于是我们就组织村里的50多位退耕大户出去学习,到辽宁水保所半拉山果树基地向专家请教技术,到大枣产业名气最大的孙家湾学习经验,可以说考察学习打开了村干部和退耕大户的视野。”2007年,庙下村首次试种了几千棵金丝王枣树,结果喜获成功,取得非常好的收益。事实让村民不再犹豫,在北票市林业局的帮助下,庙下村请来16名嫁接高手,将全村的退耕还林大枣全部改接金丝王枣。 “改接后的枣树,不仅增强了抗寒抗旱能力,而且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结出的大枣含糖量高、酸甜适口、松脆细腻。”提起金丝王大枣的优点,北青国如数家珍。他说:“种上了金丝王,我们庙下村林果业的发展就算驶上了高速路。一棵树能结10到15斤枣,每亩地大约有114棵树,每亩年产值能达1万到1.4万元,退耕农户提高了经济收益,走上了小康之路。”2011年,庙下村金丝王大枣获得辽宁省经济林优良品种认定,被评为“朝阳市名牌产品”,2012年9月获“中国首届森林食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助力大枣产业的长远发展,庙下村又成立了大枣专业合作社,以家庭果园为依托,采取“统一安排生产、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合作社还编制了金丝王大枣栽培管理技术手册,详细介绍了大枣管理栽培的相关技术。目前,庙下村金丝王大枣远销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村民靠大枣产业脱贫致富,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村发展。北青国说:“金丝王枣产业能在庙下村发展起来,乡亲们很感谢党和政府,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每一步都扶上马送一程。” 望着满山的枣树,北青国说:“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提高了,春秋季节,我们这里满山枣花香,红枣压枝头,来拍照游玩的人也不少,全村的整体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庙下村通过退耕还林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的绿色发展之路,而这只是我市退耕还林的一个缩影。记者由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全市自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至2006年6年间累计完成上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面积85.55万亩,其中还林75.77万亩,还草9.78万亩。2015年,国家又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我市在2015年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37万亩,在2018年又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0.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