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quanpro.cn
  • 请在电脑端访问:
    www.quanpro.cn
分网
当前位置: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学做先进报送平台 > 先进个人事迹 > 正文 站内导航
[][评论][]

荣昌麻竹的“飞行日记”

媒体:原创  作者:鲁侠客
专业号: 2022/7/8 11:17:47

作者:李杨智

 

1999年初春,在广东的白云国际机场,700棵俏丽的麻竹种苗被小心翼翼地包裹着,整齐地摆放在飞机货运舱里。她们来自广东英德,两个小时后,改革的春风将把她们送往祖国的大西南——重庆的西部边陲——荣昌。等待她们的,将是一场“奇幻之旅”。

麻竹,一种禾本科牡竹属植物,自然生长在北纬25°以下的低纬度地区,而荣昌属于北纬29°以上的高纬度地区,能否突破自然分界引种成功?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接机口,时年34岁的荣昌林业科技带头人、岚峰林场场长吕玉奎心里也不十分确定。同样满怀期待的,还有几个刚到林业局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望着天空中的飞机,一架一架,降落又起飞,等一个答案。

(一)缘起

1998年夏季,连续多日的大暴雨导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淮河和海河水系和浙闽水系等流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由于长期盲目毁林开垦,以及在陡坡地、沙化地耕种,河道沿线水土流失严重,大洪水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于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序幕。

荣昌,重庆的西部门户,古时称作昌州,因宋代诗句“天下海棠本无香,独昌州海棠香气扑鼻”故有“海棠香国”之称。这里移民文化十分浓厚,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该地林业资源较少,既无大江大河,也无高山险峰,但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实施退耕还林,既要照顾生态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在选用何种树种上大家争论不休。最后,吕玉奎提出了一个建议:种麻竹。因为麻竹的生长环境和荣昌高度匹配,不仅能够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理论上是可行的。可荣昌并没有种植麻竹的先例,能否成功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最后,经过局党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试一试”。

说干就干,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得到麻竹种苗的吕玉奎如获至宝,立即把局里的几个大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团队,加快科研攻关,很快他们就筛选出了最适应荣昌土壤气候的麻竹良种。而随后的推广种植却并不顺利,竹农对能否发展麻竹疑虑重重,不相信种麻竹比种粮食效益高。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吕玉奎便带着这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岚峰林场选了一块10多亩的陡坡,开始了“笋材叶三用”麻竹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项目。到了麻竹收成的季节,大家仔细一算,示范基地里的麻竹年均亩产值竟从1400元提高到了2700元,一下就把竹农的信心带动了起来。

随后几年,荣昌区林业局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良种培育和科技攻关,流转了近2万亩麻竹,培育了大量既懂技术又投身实践的笋竹种植专业大户,仅1500亩以上的麻竹经营管理大户就有6户,有4000余名农户通过种植麻竹实现年均增收3000元。

麻竹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不仅在荣昌扎下根来,还发展出了“叶片大且薄”的新特性。荣昌麻竹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次飞跃,还为荣昌林业赢得了第一枚“金字招牌”:2004年12月,荣昌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麻竹笋之乡”。

(二)突破

小麻竹大产业。荣昌麻竹笋因其口感爽脆、蛋白质含量高等特性,很受市场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不同饮食场景推出的火锅笋、泡椒笋等特色产品也越来越俏,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保问题又成为新的难题。原来,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竹笋,笋壳、笋节大多成为废弃物,整个竹笋的利用率仅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竹笋都被浪费掉了,而且这些加工后的残留物极易发酵酸腐,如果不及时处理,其腐败产生的液体及气味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为了保持乡村人居环境整洁卫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笋壳、笋节就只能当做废物送往垃圾回收站。这就带来了大量的货运费和垃圾处理费,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在垃圾处理厂里还会因为“晴天占用空间多,遇上下雨天就坍缩”,导致其他生活垃圾也不好处理的情况,时间一长,垃圾处理厂也不大愿意接收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以吕玉奎为代表的荣昌林业人决定拓宽发展思路——“变废为宝”。

事实上,笋壳、笋节也具有丰富的“营养”,的确是宝。其中笋壳中含粗蛋白16.2%,比稻草高出3倍,特别是粗纤维的含量高达24%,是牛、羊、兔的理想饲料。

何不将笋壳和笋节制成植物蛋白饲料?带着这个想法,吕玉奎等人又开始了科研攻关。他们联合高校、生产企业等单位的技术力量组成了一支研究团队,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最终制成了“氨化麻竹笋剩余物饲料”。食用该饲料的奶牛,其牛奶中的蛋白含量增加了0.15个百分点,颇受奶牛养殖场的欢迎。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成功突破了竹笋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出“猪、沼、竹”生态种养模式,成功解决了麻竹笋加工剩余物易腐烂、难贮存、污染环境等多项问题。

2012年,荣昌区林业局开始在双河街道等麻竹集中种植区域推广“猪—沼—竹”低碳循环产业,将荣昌猪的粪便和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处理纳入种养循环,取得了良好效果。有了这种科学的循环种养模式,各地麻竹种植大户们生意越做越好。到2014年底,荣昌麻竹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7万多户农户参与其中,麻竹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左右,还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3个百分点。

来自荣昌的竹笋、竹材、竹粽叶、麻竹笋剩余物氨化饲料等相关产品成为市场热销货,“猪—沼—竹”低碳循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既绿了山林,也富了百姓。荣昌麻竹实现了“由小变大”的第二次飞跃,极大地鼓舞了荣昌林业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为荣昌林业赢得了第二块金字招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

(三)蝶变

斗转星移,时间辗转来到2015年的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荣昌麻竹也顺势进入了新时代。

麻竹虽然适应性强,但种好它也需要精心地呵护,不仅需要大量施肥、浇水,在种植3~4年后,还需挖除30%左右的竹蔸,这样的做法可以减少竹丛的营养消耗,增大麻竹发笋空间,从而保证来年有足够的发笋量。然而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植麻竹成了少部分老农的“坚持”。

长时间的分散经营、粗放管理,被“放养”的麻竹尽管面积增加,但产量并未提高。发展到后来,10亩麻竹林如果只卖菜笋一年的收入仅1000元左右,竹农的信心严重受挫,反过来又加速了大家对麻竹的“舍弃”,胡砍滥伐、低价贱卖、弃之不理的情况越发多了起来。

麻竹成了“一刀子”买卖,这样的模式显然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不仅对麻竹资源造成浪费,更会让过去的努力付之东流。麻竹全身都是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上注定会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扶上马,送一程。“是我把她引进来的,我要对她负责到底!”为了让麻竹产业更好腾飞,以吕玉奎为代表的荣昌林业人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思路:只有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之路,才能将麻竹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把失去的信心弥补回来,把落后的步伐追赶上来。

随后,他们开始转变“战场”,从技术推广转移到管理创新上来,鼓励专业合作社转变经营思路,建立起“业主集约经营,宜机化改造升级,菜园式精管细作,猪沼竹循环发展”的产业模式,帮助村民代收麻竹笋,再将收集好的竹笋统一进行初加工、统一销售,逐渐打破了麻竹笋滞销的局面。

随着该模式逐渐成熟,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有浙江湖州的粽子厂,贵州赤水的食品加工厂、造纸厂,还有本地的食品加工厂,有要笋尖、笋片的,要竹叶、笋壳的,还有要竹材的……各式各样的需求不一而足。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合作社不断转型升级,帮助竹农抢占市场先机,还开发出了“新工种”——切笋工。

在重庆市姚彪麻竹木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旺农麻竹专业合作社,一幅幅繁忙景象每天都在上演。

清晨,雾气还未散去,竹农们早早就钻进了竹林,刚挖的竹笋还闪着晶亮的露珠,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它们就被转运到车间里。随后,切笋工按照竹笋的鲜嫩程度,将竹笋切割成笋尖、笋筒和笋片,笋节则留作他用。“笋尖在竹笋头部15~20厘米的位置,这一段最为鲜嫩,适合制作成各种休闲食品;削掉笋尖之后,以笋节为界,去头去尾,取中间最嫩的部分就是笋筒,可做成干笋煲汤;将笋筒切成片状或丝状,就是笋片笋丝了。”这些技巧切笋工早就烂熟于心,大家分工协作,杀青、剥壳、切笋、腌制、打包、装车,一气呵成,不亦乐乎。

麻竹再次成为村民眼中的香饽饽。先是村里的老年人和妇女到麻竹产业基地务工,到后来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这个领域。借着广西柳州螺蛳粉火遍全国的东风,荣昌麻竹笋也实现了产量价值双丰收,每年来荣收购竹笋的订单就达到5万余吨。过去同样的10亩麻竹笋,现在光卖麻竹笋一年就有1万公斤7000元左右的收入,同时村民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还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劳务费还是当天现金结清,大家越干越有盼头,越干越有劲。

2020年,区林业局通过与峰高街道五马村开展党支部结对联建,帮助1500余户村民通过种植麻竹笋、参与麻竹产业发展收入实现“节节高”,并与全国人民一道迈进了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如今,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包括竹笋在内的绿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欢迎,荣昌麻竹也从“餐桌的边缘”走到了“餐桌的中心”,实现了“由大到强”的第三次飞跃,成为与荣昌猪并驾齐驱的“双子星”。

(四)翱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端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迈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农村大有可为,林业必有作为。

近年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荣昌林业人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聚焦林业主战场,围绕百姓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奶瓶子”谋篇布局,持续巩固林业助农惠企成果,用生态文明赋能乡村振兴,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一事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世一业之需。从麻竹扎根荣昌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她还有更大的使命。

2009年,吕玉奎主编出版了《优质笋竹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一书,该书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和乡村农民学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技术培训教材,至今已重印13次;同年,“林笋、林菌、林禽、林药、林草畜”五种林下经济模式,通过全国林地立体开发区域座谈会飞向全国;2011年,荣昌大叶麻竹被重庆市林业局审定为林木良种,推荐为重庆林业产业主推品种;2012年,麻竹标准化栽培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麻竹笋无硫保鲜加工新技术规避了传统竹笋加工存在的致癌物质;2013年,全竹材高强度胶合板制造关键技术被攻克,竹材利用率由60%提高到98%;2014年,率先研发出麻竹叶自动电控恒温烘干技术及还原关键技术,生产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24~30倍、提高产品合格率35%,还原率达98%;“麻竹栽培技术规程”“双孢蘑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也先后于2014、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颁布为国家林业行业标准……

作为荣昌麻竹奇幻之旅的“引路人”——吕玉奎,也从当初那个青年,慢慢成长为令人敬佩的“吕工”(正高级工程师)。从引入技术、示范推广、钻研提升……他用一生的心血倾注于林业实践,将诸多探索成果和实践经验整理成册、出版成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播种耕耘希望,不断充实国家林业科技“智库”。

从事林业科技工作38年来,他主持制订了行业标准2项、选育林木良种3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9部、参编1部,主持或主研完成国家、市级涉林科技项目36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还获得了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全国首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首届科普工作奖先进个人、重庆林业10年突出贡献人物、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等省部级奖励和荣誉。

24年来,荣昌麻竹从良种筛选到基地建设,从林下经营与笋材叶苗利用再到绿色低碳循环利用,麻竹不仅成功地从北纬25°以下低纬度地区向北纬29°以上高纬度地区引种,还在重庆规模化发展,从荒坡飞向了餐桌、从实践飞进了书本,飞进了百姓的钱袋子、飞进了竹农的头脑里……不仅给当年那批年轻人以回答,也成为荣昌林业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注脚。

如今,新一代的荣昌林业人即将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在新的赶考路上,荣昌麻竹的“飞行日记”又会有怎样的故事?未完,待续……

阅读 4558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网站地图